感冒的治療
亞東紀念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黃琮瑋 醫師
前言
感冒是一種急性,會自己改善的病毒感染,上呼吸道為其最主要侵犯之處所以又可稱之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鼻咽炎、急性喉炎等,通常症狀為鼻塞、流鼻水、喉嚨灼熱感有時則會伴隨發燒。其致病病毒超過兩百種血清型,最常見的為鼻病毒(rhinovirus)其次分別為輪狀病毒(coronavirus), 副流行感冒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腺病毒(adenovirus)五大類。小孩一年平均會罹患4至8次,大人一年約會感冒2至4次。流行性感冒是另一種
流行感冒病毒所引起,症狀比一般感冒激烈,會引起高燒及全身酸痛。每次流行病毒因突變常需要不同型之疫苗接種才有效。本文所談乃僅限於一般感冒之治療。
感冒的治療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需要時間,靠自己免疫力,其中以殺戮細胞(cytotoxic cells)之活化為病毒感染痊癒的主要角色。通常感冒三至五天內會好,不過,很多病人有感冒症狀時,就會來看病。所以,我們要能鑑別病人沒有併發症之外,一般治療的方法大致分為症狀治療,藥理性阻斷劑,抗病毒劑
症狀治療
1. 抗組織胺
對於感冒引起的鼻塞、流鼻水、打噴嚏、以第一代抗組織胺效果最好,而常見的副作用為嗜睡,但是如能在睡前服用,則對於感冒引起的睡眠障礙反而可以改善。至於用來治療過敏性鼻炎的長效型抗組織胺則因缺乏抗乙醯膽鹼的作用,因而對於感冒引起的症狀反而效果不彰。
2. 抗乙醯膽鹼藥物 (anticholinergic agents)
抗乙醯膽鹼鼻噴劑(ipratropium bromide spray)可以有效降低感冒引起的打噴嚏及流鼻水,最適合的劑量為每個鼻孔噴兩次(84μgm), 一天三至四次(相當0.06% 2 sprays)。效果可持續超過3小時,常見的副作用為鼻乾、流鼻血、頭痛。
3. 血管收縮劑
這類的藥物通常用於去充血劑,但長期使用會造成藥物性鼻炎(Rhinitis medicamentosa),另外用於高血壓的病人也必須小心。
4. 蒸氣吸收
蒸氣吸入被認為用來解除喉嚨痛即感冒造成的不舒服的一個有效方法。鼻子處於高溫42-44℃(nasal hyperthermia) 的狀態時鼻黏膜會收縮而可以改善鼻塞、流鼻水並且可以增加鼻子的暢通性(nasal patency),而這也是一個有效又便宜的方法。
藥理性阻斷劑
1. 胖細胞穩定劑
Nedocromil 與sodium cromoglycate 無論是用鼻噴劑或吸入型都可以降低鼻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的程度,它可以預防因感染而造成的化學介質釋放,並使被鼻病毒感染的呼吸上皮細胞的受器下降(down regulation), 是一項安全又有效的藥物。但是在鼻病毒感染之前使用才有效,對於病毒感染後胖細胞穩定劑之效果不好。
2. 非類固醇抗發炎劑(NSAID)
在鼻病毒引起的感冒中,naproxen 被發現具有降低頭痛、全身倦怠感、與咳嗽的症狀,而不會影響病毒之散播(virus shedding) 或 抗體之反應 ( antibody response),因此具有治療感冒的療效。
3. 維他命C
這數十年來有很多研究指出維他命C對於感冒的預防有療效,有研究認為維他命C可以降低感冒症狀的嚴重度與病程達23%,最大效果的劑量為 1g/天。
4. 類固醇
雖然鼻噴劑或全身性使用類固醇可以短暫消除鼻發炎的症狀,但對於預防和治療鼻病毒引起的感冒並無療效,甚至會增加病毒在鼻洗涕液(nasal washes)中的濃度。
5. 鋅
鋅對於感冒的療效機轉被認為阻斷鼻病毒第一型結合(binding Type I) 的呼吸上皮細胞受器而防止病毒進入細胞,另外則有研究認為與減少病毒的被套合成(capsid protein synthesis)、抑制prostaglandin 衍生物有關。鋅用於感冒的療效與劑型的種類及不同的病毒有關,治療的量為比平常最少需要量還多一些。不過,到目前為止沒有很好的前瞻性研究報告,僅一般的經驗談而已。
抗病毒劑
1. 干擾素(interferon)
Interferon α-2b 對於鼻病毒引起的感冒有預防的效果,但是其副作用為局部鼻刺激、鼻乾、流鼻血,因此會與感冒的症狀混淆,所以即使干擾素是強效的抗病毒藥物但仍不適合用於感冒的治療。
2. 專一性抗病毒制劑
對於流行性感冒病毒(influenza virus) 用amantadine, rimantadine, 與zanamivir可以有效的治療,但是對於鼻病毒並無臨床上的療效,這與其突變種及抗藥性有關。藥理機轉則為可以附著到病毒被套進而阻斷病毒之粘黏性 或去被套而進入細胞,因此當患者已經有症狀出現時再給予治療則效果不大。
其他
2% aqueous iodine對於鼻病毒的接觸性傳染預防效果非常好,塗於指頭可預防摸鼻子再摸他處而傳播接觸性傳染。去痰劑guaifenesin則對於降低痰的黏度則很有幫助。
感冒與鼻竇炎
在一項大型的研究指出,正常人罹患感冒48至96小時之後在電腦斷層上有87%會出現單側或雙側上額竇異常、77%出現篩竇漏斗阻塞、65%出現篩竇異常、39%出現蝶竇異常、32%出現額竇異常。這被認為併發病毒性鼻竇炎所造成,通常不需要抗生素治療,而且在3個星期之後會復原,然而如果持續超過3個星期或出現上排牙齒疼痛或臉面疼痛(maxilla-facial pain)時則必須懷疑併發細菌性鼻竇炎。
治療
在鼻病毒培養呈陽性的病人中給予鼻內類固醇噴劑可以預防病毒性鼻竇炎,由於其作用時間須數日,因此最好從症狀一開始就使用,且持續超過六日效果最佳。
抗生素的使用原則
由於感冒容易併發病毒性鼻竇炎因此必須與細菌性鼻竇炎鑑別診斷。一般說來,過長的非特異性上呼吸道症狀,例如鼻炎、鼻竇炎,或咳嗽超過10天至14天,或有重度的上呼吸道感染,如發燒超過39℃、顏面腫脹、顏面疼痛時則必須考慮細菌性鼻竇炎。常見的致病菌為H influenza, M catarrhalis, S pneumonia, 因此首選藥物為amoxicillin,如果症狀在48到72小時內沒有改善則考慮使用β-lactamase-stable cephalosporin 或 amoxicillin-clavulanic acid或 agent against pneumococcus ( clindamycin) 治療期間為10 天或14天。
結語
單純的感冒處理原則其實只要多喝水多休息即可痊癒,但是有許多併發症,例如中耳炎、鼻竇炎病童本身或家屬通常無法察覺,因此看醫師仍有其必要性,醫師可以提供專業的鑑別診斷,並提供適當的治療,減輕痛苦預防併發症。
推薦讀物
1. Mossad, sheriff B. Fortnightly review: Treatment of the common cold.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1998; 317: 33-36
2. Gwaltney J, Philips C, Miller R, Riker D. Computed tomographic study of the common cold. N Eng J Med. 1994;330: 25-30
3. Tuomo P, Mika JM, Anu A, Timo K, et al. Sinusitis in the common cold. J Allergy Clin Immunol 1998;102:403-8
4. Katherine LO, Scott FD, Benjamin S, et al. Acute sinusitis-principles of judicious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Pediatrics 1998;101:174-177